Monday, May 23, 2005

MBA education

MBA education DialNoPIN.com - DialNoPIN Phone Cards (Prepaid Phone cards) - International Phone Cards
文章来源: gsfg2004-06-06 21:16:03
看了网上的争论,我只是想作为一个过来人,讲一讲自己对MBA教育
的体会。希望能对一些正在思考是否申请商学院的朋友一点帮助。后
面长篇大论力求保持客观语气,以免误导,也不希望引起无谓的争
论。正篇之前,用短短几句话来表明我的主管态度:1,我个人觉得
MBA教育对我的帮助是非常大的,如果可以重来,我绝对愿意牺牲一
般性的职业发展机会换取MBA教育;2,如果真希望接受商业教育,
Full Time 的MBA应该是首选。MBA教育的重点不是知识,是思考方式
和personal skills。不全身心地投入,很难有真正的收获。至于时
间,除了在网络泡沫期间或者特殊的市场条件下,对于一个有4年以
上工作经验的人,多两年工作经验会带来特殊的机遇吗?我表示怀
疑。

? MBA教育的基础是一个信念:企业管理更多是科学(science)而不是
艺术(Art)。和几十年前相比,商学院已经不是纯粹的职业教育
(Professional education)机构,而是一个管理科学研究的
Powerhouse。发源于商学院的研究成果中,Black and Scholes' 期
权模型是整个金融衍生产品的理论基础,科特勒的营销理论是消费品
企业公认的方法论,此外,波特的管理战略分析框架(5Cs),公司
财务的评价模型(DCF, EVA)等等,都已经被公认为企业管理的标准
框架。再加上战略咨询这个嫡系MBA行业所创造的无数模型和理论。
可以说,在短短几十年中,商学院已经在企业管理领域奠定了自己无
可争议的地位。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领域,也完全具备了向经济学
院挑战的资格。这种背景下,MBA,作为商学院的核心产品,对
Business World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
? 案例教育。100%案例教育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会,除了哈佛,其他
商学院可能连这种想法都没有,即使是案例课,也有很多必要的
session用来教基础理论。此外,案例教育的核心也并不是要学生记
住历史,用间接经验代替直接经验,而是和其他专业的“project”
一样,希望学生在分析中掌握“frameworks”,即管理科学中的方法
论。根据商业领域运用知识的特点,案例教育体系所要达到的目的是
通过强化训练,把理论转化成”Intuition“
? 商学院的Frameworks 和Models:商学院的Frameworks 和Models在
理论上是否严谨,是值得另外讨论的学术问题。但形式上,一定是以
直观和简单的Common Sense的面目出现。这就给很多人一种误解,认
为它们不能和其他专业逻辑严密考证严格的模型相提并论。其实,这
样对比是很不公平的。和学者或技术人员不同,MBA们将来面临的挑
战是1,在有限的时间内,根据有限的条件,独立作出决策;2,进行
跨部门(Cross Function) 管理,对自己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外的问
题做出决策。所以,对商学院Frameworks 和Models的要求是:1。在
最短的时间内搭起分析任何问题的框架,2。抓住3到5点核心问题,
让非专业人员可以理解要害,针对具体环境进行决策3,必须能够将
问题和解决方案用最通俗的语言表达,让公司里最“愚蠢”的一批人
(CEO, CFO……)也能理解。中国学生是最需要理解这一点的,一定
要记住,最后坐在谈判桌上做决策的人,十之八九是公司里最不懂技
术的人,MBA毕业后的任务是用简单的方法把问题向这些人讲清楚,
而不是搞出技术上完美无缺但超出其他人理解能力的分析报告。
? Networking。根据我自己的观察,希望通过校友或同学获得直接的
帮助,象工作机会,合作项目之类的,不是不可能,但并不是很现实
的一种期望。同学圈子最重要的一点,我个人认为是开阔眼界,提高
自信。好学校的MBA班最少可以告诉你一件事:有一些能力,背景和
你一样的人最后坐到了任何你可以想象的位置。
? Communication,商业里的Communication,归根结底一个标准:Be
a good sales person。不论以前背景如何, MBA们毕业时,都完成
了严格的Sales训练。从申请商学院开始,Intern 面试,Full Time
面试,在最少两年的时间里,大多数MBA都必须彻底回顾自己的工作
经历和学习经历,总结任何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,检查个性上的优缺
点,反复思考如何突出自己的卖点。压力之下,不否认有一些人可能
会选择编故事。但如果认真地完成这个过程,确实如商学院强调
的,”Be Yourself“是最好的选择。因为你已经能够从自己的经历
中找出“transferable”的闪光点,满怀自信地告诉别人,为什么你
认为你能够面对任何新的挑战。
? 最后一点,leadership。这是导致MBA教育树大招风,备受争议的
一点。很多商学院都在进行理论和实践上的探索,希望证明
Leadership也是可以Educate的。从我个人观点,随着普遍教育水平
的提高,自我意识的加强和文化多元性的强化,魅力型的 Leader会
减少,Vision型的Leader会增加。因此,领导能力中可以通过教育获
得的部分应该会越来越多。

------------

MBA教育出来的是职业经理人,而不是创业者。当然有的人创业已经
小有成就回到学校学习些系统知识,MBA一下,多认识些人也未尝不
可。

楼上朋友讲到的那些商业分析框架工具,在美国公司是那些商业经理
们混饭吃的基本需要,但大多数目前却不适合中国市场。比如你提到
的Black - Schole 期权理论,是金融(衍生物)领域里面的一个定
价基础。中国很多人知道这个概念,但什麽时候真的有产品还不知
道,所以即使某位是这方面的行家,海龟了也是英雄无用武之地。在
美国公司,要是真要想向上爬到管理层,除了要搞好方方面面的人际
关系外,用“商业模式”化了的语言进行交流很重要。这就是不少过
去技术背景的人要“当官”,最好去学个MBA的道理。

在中国,企业最注重的是你给企业在短期内带来巨大效益的能力。商
业环境,市场化程度都和美国有本质的不同,所以只凭所谓美国教育
或经验就想在本土取得一个不错位置的时代已经过去了。

所以,出于各种原因想海归又想有个好位置的,最重要的是要从说服
本土企业自己能在短期之内给企业带来高额利润这个方面入手。先忘
了什麽Black - Schole,DCF, EVA之类的吧。

0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

<< Home